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上海市2016-2021年蝇类生态学监测结果分析
王静静, 徐劲秋, 朱江, 刘洪霞, 冷培恩
摘要150)   HTML    PDF (799KB)(769)   

目的: 掌握上海市蝇的种类、密度、分布规律及其消长趋势,及时开展蝇类传播疾病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诱法,在农贸市场、居民小区、餐饮外环境和大型绿化带开展监测;使用Excel 2019和SPSS 20.0软件,对上海市2016-2021年每年3-11月每旬各监测点蝇类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1年共捕蝇18 052只,平均密度为1.52只/笼,鉴定蝇种有5科9属14种,以厩腐蝇、棕尾别麻蝇、大头金蝇、丝光绿蝇和家蝇为优势种;厩腐蝇密度最高,为0.28只/笼,其次为棕尾别麻蝇,为0.24只/笼;除棕尾别麻蝇在大型绿化带中密度略高于厩腐蝇外,其他生境中均以厩腐蝇密度最高,二者在农贸市场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4,P=0.023);家蝇占比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厩腐蝇占比上升;蝇密度2018年最高,为1.82只/笼,2016年最低,为1.04只/笼;蝇密度高峰期为6-8月,月平均密度分别为2.65、2.49和2.28只/笼;2016-2021年,不同生境蝇密度依次是农贸市场 > 大型绿化带 > 居民小区 > 餐饮外环境。结论: 上海市蝇种丰富,以厩腐蝇密度最高,每年蝇密度高峰期在6-8月,农贸市场是蝇类防制的重点场所,蝇密度自2019年下降后再次升高,提示应持续加强蝇类综合防制。

2023, 34 (4): 457-46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4.003
几种化学物质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研究
王飞, 徐皓迪, 李鑫, 冷培恩, 刘洪霞
摘要282)   HTML    PDF (854KB)(802)   

目的: 通过室内筛选对白纹伊蚊有引诱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行现场效果评价,探讨白纹伊蚊对6种人体气味物质的偏好程度。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浓度为0.1、1.0、10.0 mg/ml的6种化学物质(1-辛烯-3-醇、乳酸、肉豆蔻酸、氨水、丙酮和乙酸乙酯)单独使用时对白纹伊蚊雌蚊的引诱作用;将上述6种化合物,按照一定浓度,1∶1比例两两混合,测试对白纹伊蚊雌蚊的引诱作用;将乳酸加入到两两混合试验筛选出来效果较好的引诱剂配方,测试对白纹伊蚊雌蚊的引诱作用。将室内筛选出的引诱剂配方应用于现场测试对白纹伊蚊的引诱效果。不同化合物对白纹伊蚊引诱作用的差异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0.1、1.0和10.0 mg/ml的1-辛烯-3-醇,1.0和10.0 mg/ml肉豆蔻酸,0.1 mg/ml乙酸乙酯单独使用时对白纹伊蚊有引诱作用;其他3种物质各浓度对白纹伊蚊雌蚊无明显引诱效果。肉豆蔻酸+1-辛烯-3-醇、乳酸+肉豆蔻酸、乳酸+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均有引诱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诱蚊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02,P=0.001;t=4.696,P=0.009;t=5.127,P=0.007)。乳酸+肉豆蔻酸+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有明显的引诱性,与对照组比较诱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841,P < 0.001)。室外试验测试乳酸+肉豆蔻酸+1-辛烯-3-醇对白纹伊蚊的引诱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诱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t=7.462,P=0.014;第2天:t=20.500,P<0.001;第3天:t=9.383,P=0.001)。结论: 乳酸、肉豆蔻酸和1-辛烯-3-醇的混合物对白纹伊蚊具有一定引诱作用,有必要进一步开展野外研究。

2023, 34 (4): 447-450, 49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4.001
上海市嘉定区2018-2020年成蚊生态学监测研究
王巧燕, 王韶华, 武峥嵘, 钟培松, 冷培恩
摘要183)      PDF (708KB)(806)   
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近年来成蚊种类、种群密度、分布生境及季节趋势等,为嘉定区蚊媒防制和蚊媒传染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8-2020年采用CO 2诱蚊灯法监测嘉定区不同生境成蚊密度,整理分析监测数据,分析蚊虫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趋势、不同生境蚊虫密度差异。用 χ 2检验比较不同构成比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不同生境的蚊密度差异。 结果 淡色库蚊构成比最高(82.70%),其次为三带喙库蚊(10.32%)、白纹伊蚊(5.49%);不同年份各蚊种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6和7月,密度分别为2.28和0.39只/(灯·h),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高峰时段持续时间较长,分别出现在6-9月和7-9月。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中,医院监测平均蚊密度最高,达1.41只/(灯·h),公园密度最低,为0.25只/(灯·h)。淡色库蚊为各监测生境中绝对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在牲畜棚中的密度远高于其他生境,密度分别为0.51和0.07只/(灯·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736, P=0.012; F=6.194, P=0.001)。白纹伊蚊不同环境中峰值出现时间差异较大,且在蚊虫活动高峰季节,医院和公园环境白纹伊蚊密度出现先降后升的现象,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8和6月。 结论 嘉定区蚊密度总体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应加强医院、牲畜棚、居民区等生境的蚊虫防制,对于不同的蚊种,应根据蚊虫活动规律采取针对性、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
2022, 33 (3): 346-35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3.006
CO 2诱蚊灯法监测淡色库蚊的时间频次模型研究
周毅彬, 姚隽一, 朱奕奕, 朱江, 冷培恩, 吴寰宇
摘要130)      PDF (1335KB)(641)   
目的 建立基于温度差的CO 2诱蚊灯抽样模型,为CO 2诱蚊灯监测频次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上海市15个区,于2019和2020年的4-11月每旬设置229个CO 2诱蚊灯监测1次淡色库蚊密度。以2019年的监测数据为训练集,2020年的监测数据为测试集。通过泰勒幂法则建立均数与标准差间的函数,代入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量公式,建立基于密度差的抽样模型。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临近2次CO 2诱蚊灯监测结果密度差和该2次监测前1旬的温度差的回归方程,代入基于密度差的抽样模型,建立基于温度差的抽样模型。两样本均数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模型验证使用准确率、召回率和调和平均值(F-measure)进行评价。 结果 2019年相邻2旬、间隔1旬、间隔2旬淡色库蚊监测密度比较,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均 P<0.05),占比分别为34.78%、59.09%和76.19%;2020年相邻2旬、间隔1旬和间隔2旬密度比较,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占比分别为21.74%、59.09%和66.67%。以2020年数据验证基于温度差的抽样模型,准确率为0.563,召回率为0.720,F-measure为0.632。 结论 基于温度差的抽样模型具备实用意义,可以根据温度差估算CO 2诱蚊灯监测的最佳监测频次。目前上海市的CO 2诱蚊灯监测每年4-11月每旬监测1次,建议间隔1旬开展监测,并根据温度变化适当增加频次。
2022, 33 (1): 137-14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1.025
诱蚊诱卵器监测的空间抽样方法研究
周毅彬, 朱奕奕, 朱伟, 姚隽一, 朱江, 冷培恩, 吴寰宇
摘要149)      PDF (1530KB)(612)   
目的 研究简单随机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方法在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利用上海市2020年8月4日至9月1日138个诱蚊诱卵器的4次监测数据。使用ArcGIS 10.8软件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s I指数评估样本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1 000次的方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对抽样的结果计算绝对误差与抽样效率,评价不同抽样方法的精度和分层效率。空间抽样方法包括九宫格空间分层抽样、基于树冠面积的空间分层抽样和基于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空间分层抽样。 结果 研究期间,4次监测的平均诱蚊诱卵指数为49.46。不同半径距离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空间自相关峰值半径为45 m,Moran's I指数为0.289,Z值为7.874( 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研究区域西北角呈现白纹伊纹高密度与高密度聚集区,西南角为低密度与低密度聚集区,东侧大部分为无聚集区。4种抽样方法绝对误差均随着抽样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小,其中基于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空间分层抽样绝对误差最小,抽样效率最高;其次为基于树冠面积的空间分层抽样和九宫格空间分层抽样。 结论 空间分层抽样可以提高诱蚊诱卵器监测效率,不同的分层方法具有不同的效率值,基于先验知识的样点选择的空间分层抽样需做进一步研究。
2021, 32 (6): 749-75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6.019
上海市白纹伊蚊空间稳定性研究
周毅彬, 朱奕奕, 朱江, 冷培恩, 吴寰宇
摘要300)      PDF (890KB)(876)   
目的 研究上海市白纹伊蚊媒介丰度的空间稳定性,为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5-11月,在上海市以街镇为监测单位,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计算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探测整个研究区域内白纹伊蚊的空间聚集模式,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不同时间行政区或街镇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衡量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等级顺序之间不同时间的一致性。 结果 2019年上海市各行政区年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最高为8.70%,最低为1.88%,中位数为5.46%;各街镇年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最高为30.21%,最低为0,中位数为5.51%。空间分析显示全市西部和北部白纹伊蚊密度较高。街镇和行政区尺度上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表现为:与1周前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表现为高于与3周前的,与3周前的相关系数高于与6周前的,行政区尺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大于街镇尺度。研究期间,以行政区为样本单元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627( χ 2=197.542, P<0.001),以街镇为样本单元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436( χ 2=1 802.154, P<0.001)。 结论 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行政区尺度空间稳定性好于街镇尺度。因此,在加强白纹伊蚊高密度行政区防控的同时,应关注密度异常变化的街镇区域。
2021, 32 (2): 127-13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02
基于泰勒幂法则的诱蚊灯抽样模型研究
周毅彬, 朱江, 冷培恩, 吴寰宇
摘要335)      PDF (630KB)(967)   
目的 建立基于泰勒幂法则(Taylor’s power law)的诱蚊灯抽样模型。 方法 2019年4-11月在上海市15个区,每旬共设置229个CO 2诱蚊灯监测点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以此数据建立每旬每个蚊种的蚊密度样本均数( x)与方差( s 2)的泰勒幂法则幂函数方程 s 2= a× xb,将结果代入样本量计算公式,建立 n= t 2× a× xb -2× D -2的抽样模型,计算在95%可信区间(95% CI)条件下,上海市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种群开展诱蚊灯密度监测或调查研究所需的抽样单元数。 结果 淡色库蚊的泰勒幂方程拟合结果: a=5.847 8, b=1.525 4, R 2=0.911 1( P<0.001);白纹伊蚊泰勒幂方程拟合结果: a=3.668 2, b=1.302 6, R 2=0.962 0( P<0.001)。拟合结果与 t分布概率值及相对精度 D值组合,构成抽样模型。结果显示,在2019年5月上旬至11月中旬间,95% CI条件下,除4月上旬和下旬外,其余时间淡色库蚊的抽样相对精度 D值均<0.35,其中5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0.25;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以及10月下旬白纹伊蚊抽样相对精度 D值在0.25~0.35之间,其余时间 D值均>0.35。 结论 该抽样模型具备实用意义,可以据此估算诱蚊灯监测的最佳样本含量。目前上海市的CO 2诱蚊灯监测方法,淡色库蚊的相对精度高于白纹伊蚊,若要提高白纹伊蚊抽样相对精度需增加诱蚊灯数量。
2021, 32 (1): 21-2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1.003
4种不同有效成分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灭效研究
刘曜, 刘洪霞, 冷培恩, 徐劲秋, 朱江, 范明秋, 周毅彬
摘要448)      PDF (1266KB)(1031)   
目的 研究同一品牌4种不同有效成分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实验室杀灭效果、连锁杀灭效果以及食源对杀灭效果的影响。 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7-2009)对4种杀蟑胶饵进行室内药效测定;使用胶饵毒杀的虫尸喂食进行连锁灭蟑实验;使用胶饵虫尸混合猫粮进行食源干扰连锁灭蟑实验,测定环境中食源对连锁灭蟑效果的影响。使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采用DPS V 9.01软件计算德国小蠊半数致死时间(LT 50)、95%可信区间(95% CI)和毒力回归方程,并进行LT 50的显著性分析。采用2种胶饵LT 50比率的95% CI作为其检验方法,包含1,则2种药剂LT 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室内药效实验中2.15%吡虫啉、1.00%毒死蜱、0.50%呋虫胺和0.05%氟虫腈胶饵的LT 50分别为2.823 9(2.581 8~3.079 0)、0.745 5(0.603 4~0.890 3)、0.793 5(0.630 9~0.959 3)和0.846 5(0.464 7~1.228 0)d,仅吡虫啉组与另外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胶饵LT 50比率的95% CI不含1)。4种胶饵毒杀虫尸连锁灭蟑30 d的死亡率均>98.00%,2.15%吡虫啉、1.00%毒死蜱、0.50%呋虫胺和0.05%氟虫腈胶饵毒杀虫尸组的LT 50分别为6.012 4(5.229 7~6.754 5)、2.459 0(1.982 1~2.940 2)、3.654 1(3.150 1~4.145 6)和4.589 3(4.064 6~5.088 8)d,4种胶饵毒杀虫尸LT 5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种胶饵LT 50比率的95% CI不含1)。加入猫粮后连锁灭蟑药效明显减弱,死亡率下降,LT 50增大,4种胶饵毒杀虫尸连锁灭蟑有无加入猫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胶饵LT 50比率的95% CI不含1),抑制率分别为120.96%、979.86%、276.83%和207.31%。 结论 该品牌4种杀蟑胶饵效果良好,1.00%毒死蜱胶饵、0.50%呋虫胺胶饵和0.05%氟虫腈胶饵均能达到快速灭蟑效果。现场灭蟑需要控制食物对胶饵产生的干扰,注意不同药物成分的胶饵交替使用,可达到较好的灭效。
2020, 31 (5): 559-56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5.012
上海地区2015-2019年白纹伊蚊和家蝇的抗药性发展动态
刘洪霞, 冷培恩, 刘曜, 吴寰宇
摘要342)      PDF (1920KB)(1026)   
目的 掌握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及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抗性发展动态,为化学杀虫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白纹伊蚊抗性测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幼虫浸液法,以3龄末4龄初幼虫为测试对象;家蝇采用点滴法,以羽化3~5日龄雌蝇为测试对象。 结果 所有调查监测点白纹伊蚊、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性显著高于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白纹伊蚊对双硫磷、溴氰菊酯的敏感地区占比均有所提升,分别从33.33%上升至44.44%、6.67%上升至12.50%;对高效氯氰菊酯以及残杀威均呈现抗性升高趋势,其中高效氯氰菊酯高抗地区占比由6.67%上升至20.00%;残杀威抗性地区占比高达100%。家蝇对敌敌畏抗性呈下降趋势,敏感地区占比由16.67%升至50.00%;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抗性地区占比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溴氰菊酯高抗地区占比由84.62%上升至100%,同比上升18.20%;甲基嘧啶磷总体呈上升趋势,高抗占比升至33.33%,同比上升33.33%。 结论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和家蝇已经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以及氨基甲酸酯类的常用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高抗水平的药剂停用1~2年,中等抗性的药剂酌情使用,低抗性的药剂可轮换使用,进而延缓抗性的产生。
2020, 31 (2): 137-14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2.004
上海市松江区2017-2018年登革热媒介伊蚊幼蚊监测分析
吕锡宏, 郭晓芹, 费胜军, 庞博文, 冷培恩
摘要351)      PDF (1544KB)(819)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幼蚊密度季节消长、生境分布及空间变化,为当地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在松江区多个街道(镇)设立监测点,于2017、2018年的4-11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诱蚊诱卵器法监测白纹伊蚊密度,每月中旬1次。利用Excel 2003、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生境的密度差异采用 χ 2检验,BI和诱蚊诱卵指数(MOI)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利用Epi Info 3.5.4软件制作白纹伊蚊密度空间分布地图。 结果 松江区白纹伊蚊幼蚊密度从4-5月开始升高,6-8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2018年平均BI为7.09,峰值为15.23(7月);平均MOI为10.61,峰值为18.50(8月),均高于2017年;同期的BI和MOI呈正相关( r=0.881, P<0.001)。不同生境中,BI法监测的居民区白纹伊蚊幼蚊密度最高(BI为8.63),其次是工地和学校;MOI法监测废品收购站白纹伊蚊幼蚊密度最高(MOI为10.53),其次是居民区和其他外环境。2018年松江区15个街道(镇)的平均MOI显示,有1个街道达到区域流行风险,7个街道(镇)达到暴发风险,6个街道(镇)达到传播风险,只有1个镇MOI<5,密度较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及北部街道(镇),整体上登革热发生风险高于2017年。 结论 松江区登革热发生和流行的风险较高,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白纹伊蚊监测及其控制,防止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起本地病例的发生或疫情暴发。
2020, 31 (1): 78-8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1.016
上海市某大型建筑综合体机房鼠害状况与空间分布研究
刘曜, 冷培恩, 朱江, 刘洪霞, 徐劲秋, 范明秋, 周毅彬
摘要305)      PDF (559KB)(794)   
目的 了解大型建筑综合体机房鼠类侵害状况,初步探讨鼠类在大型建筑综合体的空间分布,为鼠类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鼠迹法对某大型建筑综合体强电机房、弱电机房和暖通机房进行普查式鼠迹调查,采用Excel 201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成组 χ 2检验,应用Arcgis 10.1软件做空间分析。 结果 2018年4月中下旬共调查机房1 304间,包含强电机房532间,弱电机房377间,暖通机房386间和其他机房9间。场馆内强电机房、弱电机房、暖通机房、其他机房的鼠迹标准间阳性率分别为1.33%、2.15%、0.4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4.182, P<0.05),合计鼠迹阳性率为0.85%。建筑的3、6和1层鼠迹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69%、1.26%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3.051, P<0.05)。该大型建筑空间不同区域,靠近主干道一侧的区域鼠迹阳性率为1.02%,远离主干道的为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028, P>0.05)。以中央区域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3个区域,其鼠迹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分别为0.53%、0.88%和1.50%,但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3.528, P>0.05)。 结论 大型建筑综合体内的鼠类侵害依然存在,鼠类活动与食源和活动空间有很大联系,应采取长期连续的鼠密度监测和有效的控制手段。
2019, 30 (6): 657-66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14
上海市静安区不同房屋类型白纹伊蚊孳生特点研究
陈红, 吕敏, 邢莲弟, 邓海平, 滕志翔, 冷培恩
摘要296)      PDF (680KB)(954)   
目的 掌握上海市静安区不同房屋类型白纹伊蚊的孳生特点,为科学监测和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居民户,对不同房屋类型的居民户进行入户调查,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earson χ 2检验等方法比较布雷图指数(BI)和容器指数(CI)、积水类型及室内外分布等的差异。 结果 2018年8月对上海市静安区14个街道(镇)共计调查老旧公房678户,BI为19.91,CI为21.23%;新建住房166户,BI为4.82,CI为6.61%,BI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975, P=0.329),老旧公房CI高于新建住房( χ 2=14.172, P=0.000);老旧公房室内、外积水数分别为56.92%和43.08%,新建住房室内、外分别为72.73%和27.27%,老旧公房室外积水数与新建住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0.539, P=0.001);老旧公房室内CI为5.52%,新建住房为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610, P=0.204);老旧公房室外CI为41.97%,明显高于新建住房的18.18%( χ 2=6.980, P=0.008);老旧公房和新建住房室外CI均高于室内( χ 2=123.892, P=0.000; χ 2=9.838, P=0.000);老旧公房室内、外积水数量大,种类多样,盆景水生植物、储水容器、花盆托等所占比例较高,而新建住房积水数量明显少于老旧公房,积水类型也比较单一,以盆景水生植物为主,且积水分布以室内为主。 结论 老旧公房蚊虫孳生地数量、种类及阳性率均高于新建住房,是媒介监测及防控的重灾区,建议结合不同房屋类型,因地制宜开展蚊虫防制工作。
2019, 30 (5): 536-53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5.013
应用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
吕锡宏, 王瑞平, 郭晓芹, 费胜军, 庞博文, 冷培恩
摘要310)      PDF (759KB)(826)   
目的 应用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上海市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为蚊虫防制和登革热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Excel 2003对上海市松江区2014-2018年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指数(MOI)以月为时间序列拟合方程建立预测模型,并对2019年白纹伊蚊密度趋势进行预测。 结果 移动平均法季节趋势模型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82%,模型拟合较好,可预测白纹伊蚊密度变化趋势和季节特征;2019年松江区白纹伊蚊密度整体上仍较高,单峰分布,密度高峰在7月,仅4月MOI<5,5-11月的MOI均>5,6-9月的MOI均>10。 结论 密切监测白纹伊蚊密度,结合季节趋势模型的预测结果,提前做出预警,及时采取蚊虫控制措施,降低登革热流行风险。
2019, 30 (4): 427-42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4.016
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与敏感种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生物化学性质
刘洪霞, 刘曜, 徐劲秋, 冷培恩
摘要278)      PDF (556KB)(864)   
目的 比较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生物化学性质,初步探讨其生化抗性机制。 方法 以室内连续筛选的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及淡色库蚊敏感种群为研究对象,参照Habig等(1976)的方法测定GSTs活性,采用 t检验进行样本均数差别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淡色库蚊GSTs的最适底物为1-氯-2,4-二硝基苯(CDNB)。CDNB为底物时,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GSTs的酶活性分别为3.626×10 -4和2.737×10 -4 nmol/mg protein·min。淡色库蚊GSTs水解活性随底物浓度〔CDNB和DCNB(1,2-二氯-4-硝基苯)〕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性种群GSTs对这2种底物的水解活性略高于敏感种群。CDNB为底物时,抗性种群GSTs的米氏常数( Km)与最大反应速度( Vmax)分别为8.01 mmol/L和4.87×10 2 μmol/min·mg,敏感种群的 Km与 Vmax分别为1.11 mmol/L和3.87×10 2 μmol/min·mg,抗性种群的 Km、 Vmax与敏感种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a=11.415, t b=6.411,均 P<05)。DCNB为底物时,抗性种群的 Km与 Vmax与敏感品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c=0.134, t d=1.280,均 P>0.05)。 结论 GSTs在淡色库蚊对吡丙醚抗性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一定解毒代谢作用。
2019, 30 (3): 292-29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3.014
上海市地面排水系统2017年蚊虫孳生状况调查研究
王飞, 高强, 吕锡宏, 陆珏磊, 冷培恩
摘要276)      PDF (686KB)(747)   
目的 调查上海市部分区域地面雨水井及检查井中蚊虫孳生状况,为雨水井蚊虫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7年7月调查上海市中心城区、城郊结合区和郊区有代表性的居民区、公园及道路上雨水井及检查井积水情况和蚊虫孳生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和百分比表示,阳性率间的比较采用四格表 Chi-square检验。 结果 共调查雨水井878个,积水率为41.69%,蚊虫孳生阳性率为49.73%,其中平篦型和立篦型雨水井阳性率分别为50.36%和47.67%,蚊虫平均密度为9.97条/勺;调查检查井284个,积水率为82.04%,蚊虫孳生阳性率为18.88%,蚊虫平均密度为4.85条/勺;雨水井蚊虫孳生阳性率高于雨水井中的检查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7.643, P=0.000);3种环境雨水井及检查井蚊虫孳生阳性率均以居民区最高,分别为56.46%和23.23%,公园为45.35%和12.50%,道路为35.21%和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0.433、6.399, P=0.005、0.042)。雨水井及检查井均有白纹伊蚊(52.20%和29.55%)和淡色/致倦库蚊(47.80%和70.45%)孳生。 结论 雨水井是城市地面排水系统中蚊虫的重要孳生地,是蚊虫防制中不可忽略的场所,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控制。
2018, 29 (3): 259-26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10
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越冬情况调查分析
吕锡宏, 程华, 郭晓芹, 费胜军, 庞博文, 陆伟伟, 高佩云, 冷培恩
摘要345)      PDF (420KB)(874)   
目的 掌握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的越冬状况,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越冬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和建议。 方法 2017年1-3月采用横断面抽样调查方法,随机采集上海市松江区11个街道(镇)居民小区底楼庭院周边积水容器中的积水,在人工气候箱中孵化2周,观察和记录是否有白纹伊蚊幼虫孵化及孵化时间,利用SPSS 16.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χ 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白纹伊蚊越冬卵孵化阳性率达40.27%(60/149)。各街道(镇)潜在的布雷图指数均 > 20,最低为20.00,最高为66.67。城区白纹伊蚊阳性率高于非城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8);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弃轮胎中白纹伊蚊阳性率均高于固定性积水容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0.049);60份伊蚊孵化阳性积水中,最短孵化时间需0.75 d (18 h),最长达13.00 d,孵化时间中位数为6.00 d;随着月份的增加,孵化耗时逐渐降低,两者呈负相关( b=-1.252, P=0.046)。 结论 松江区冬季积水容器中白纹伊蚊越冬卵孵化阳性率较高,暂时性积水容器和废弃轮胎是其主要越冬场所;1-3月白纹伊蚊孵化耗时逐月降低,故应在冬季后、早春前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从源头上降低和控制区域内次年的白纹伊蚊密度。
2018, 29 (3): 254-25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09
新型环保杀鼠剂胆钙化醇现场灭鼠效果观察
殷为申, 蔡恩茂, 冷培恩, 郑翚, 何晓岚
摘要928)      PDF (328KB)(1209)   
目的 通过现场试验了解新型环保杀鼠剂胆钙化醇的灭鼠效果。 方法 2017年1-2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内选择两块环境条件、面积、鼠密度相似的居民小区,分别在试验区投放胆钙化醇蜡丸毒饵,对照区投放大隆蜡丸毒饵,观察两种药物的灭鼠效果和拖食情况。 结果 试验区和对照区的鼠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7.02%和82.81%,灭鼠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灭后密度=0.293, P=0.589);胆钙化醇杀鼠剂的拖食率(3.51%)低于大隆杀鼠剂(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205, P=0.040)。 结论 胆钙化醇杀鼠剂可有效降低居民区外环境的鼠密度。应探索新型杀鼠剂的应用,建议我国鼠类防制总结胆钙化醇杀鼠剂应用范围和技术,尤其是特定场所的投药方式、频次和灭鼠效果,为鼠类防制提供支持。
2018, 29 (2): 200-20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23
糖醋诱饵不同重量组监测蝇类的效果分析
徐友祥, 王韶华, 张书志, 方伟, 冷培恩
摘要359)      PDF (484KB)(757)   
目的 探索不同重量组糖醋诱饵监测蝇密度效果,为蝇类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3-11月,选择嘉定区公园、居民区、中小饭店和农贸市场4种生境,采用捕蝇笼诱捕法捕获蝇类并计算蝇密度,使用Excel 2003和SPSS 13.0软件以秩和检验对不同重量组诱饵监测的蝇密度进行检验。 结果 共捕获蝇类5科25属42种,其中采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鉴定蝇种12种,占捕获总数的51.49%;优势种为厩腐蝇、棕尾别麻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家蝇和亮绿蝇。蝇密度随诱饵重量递增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 C=9.188, P < 0.05)。蝇类3月开始出现,11月消失,季节消长呈双峰型,6、10月出现2个活动高峰。发酵1 d的糖醋诱饵监测的蝇密度最高。 结论 利用糖醋诱饵监测蝇类可获得当地蝇种、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动态。
2017, 28 (6): 564-56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12
上海市某污水处理试验系统淡色库蚊幼虫孳生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奇, 马明海, 黄民生, 冷培恩
摘要311)      PDF (615KB)(791)   
目的 对某室外污水处理试验系统各单元中淡色库蚊幼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探究气象因素和水质对其孳生的影响。 方法 于2015年5月10日至11月27日和2016年4月4日至8月31日,利用勺捕法采集某污水处理试验系统的蚊幼虫,并记录采样当天的气象因素;对系统中浮床水质的总氮、总磷、总有机碳、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进行测定分析。 结果 淡色库蚊幼虫密度在最低气温> 13.0℃开始增加,春末夏初气温19.0~28.0℃为淡色库蚊幼虫最适宜生存温度,蚊幼虫的孳生达到最高水平,在最高温度> 31.0℃后锐减。蚊幼虫密度的快速增长期伴有较多的阴雨天气,衰减期伴有长时间无降雨天气或连续强降雨。蚊幼虫密度与总氮、总磷、总有机碳、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均呈正相关。 结论 水质、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降雨等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孳生均有影响,以最高气温影响最明显。
2017, 28 (4): 308-31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02
上海地区2015-2016年白纹伊蚊幼虫监测及抗药性调查
刘洪霞, 朱江, 刘曜, 徐劲秋, 冷培恩
摘要507)      PDF (1345KB)(169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及其抗性水平分布,为杀虫剂的合理选择与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白纹伊蚊幼虫调查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分别于2015-2016年在居民区、绿化地带、公共场所室内以及机关单位等进行监测,每月1次;幼虫抗性测定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结果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器指数季节消长呈单峰趋势,6-7月为密度高峰期。2015、2016年布雷图指数最高分别为8.43和6.18;诱蚊诱卵器指数最高分别为10.72和6.60。上海市各区(县)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中高抗性,其中普陀区对这2种药剂的抗性倍数最高,分别达77.00和81.00倍;对残杀威产生中等抗性,对双硫磷产生中低抗性。结论 应加强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及抗药性监测,合理选用、使用杀虫剂,减缓抗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

2017, 28 (4): 305-30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01
试验现场灭蝇毒饵效果评价及检测方法验证
李星成, 王志, 戈斌, 孙红专, 冷培恩
摘要262)      PDF (289KB)(880)   

目的 依据《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灭蝇饵剂》(国家标准报批稿)在现场检测灭蝇毒饵灭蝇效果,评价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及灭蝇饵剂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9月,选择上海市奉贤区4类场所,设试验组A、B、C和对照组D,按照5 g/10 m2的用药量,利用相对密度下降率(Rd)评价灭蝇效果。结果 3个试验组4 h的Rd均>75%,24 h的Rd均>85%,Rd达到合格标准。3个试验组在最小范围内(30 cm)死蝇率为84.00%。结论 《卫生杀虫剂现场药效测定及评价灭蝇饵剂》可用于现场检测灭蝇毒饵的灭蝇效果,拜灭敌杀蝇饵剂现场灭蝇效果合格。

2017, 28 (1): 77-7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2
上海市杨浦区地下车库蚊虫种类调查
张杰, 姬淑红, 陆崇华, 冷培恩, 周毅彬
摘要452)      PDF (1173KB)(1097)   

目的 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地下车库蚊种构成,了解种群形成原因及趋势。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从不同封闭类型的地下车库集水井中采集蚊幼虫,饲养至成蚊后制作雄蚊尾器标本进行鉴定。结果 全封闭小空间型车库内均为骚扰库蚊;全封闭大空间型车库内骚扰库蚊占该车库有效标本数的54.09%(119/220),淡色库蚊占27.27%(60/220);半封闭型车库内淡色库蚊占该车库有效标本数的54.23%(141/260),致倦库蚊占35.77%(93/260)。结论 上海市地处中国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种群交叉地带,两者同时存在,亦存在中间过渡类型,该地区蚊种构成复杂,需密切监测以控制蚊媒传染病。

2017, 28 (1): 38-4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1
绿篱施药技术现场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研究
王飞, 陆珏磊, 蒋璐, 冷培恩
摘要380)      PDF (877KB)(1095)   

目的 观察绿篱施药技术现场控制白纹伊蚊密度的效果,为蚊媒传染病的媒介控制提供技术储备。方法 采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进行绿篱滞留喷洒,利用诱蚊诱卵器和人诱停落法监测蚊虫密度,观察施药前后试验区和对照区白纹伊蚊的密度变化。结果 人诱停落指数结果显示,施药后的第1~4周白纹伊蚊相对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2.7%、83.7%、89.1%和61.4%;诱蚊诱卵器法结果显示:施药后第1~4周的诱卵器指数下降率分别为91.4%、88.9%、76.6%和85.7%。结论 绿篱施药技术可有效地控制外环境白纹伊蚊密度,持续时间为3周左右,为伊蚊媒介可持续性的控制和管理提供技术储备。

2016, 27 (6): 555-55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07
静电吸附诱蚊灯在蚊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徐友祥, 张书志, 方伟, 武峥嵘, 王韶华, 姬淑红, 杨克勤, 冷培恩
摘要359)      PDF (1092KB)(1055)   

目的 利用全自动静电吸附诱蚊监测灯(静电诱蚊灯)监测蚊虫,为开展科学规范的蚊虫调查和监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于2009-2013年选择嘉定区所有13个乡镇,利用静电诱蚊灯监测蚊虫密度,同时选取1个监测点比较静电诱蚊灯和吸入式诱蚊灯两种方法监测蚊虫密度、种类的差异及蚊种构成比和季节消长趋势的相关性。结果 静电诱蚊灯采用253.7 nm紫外线光谱,对本地区常见蚊种引诱率较强,与吸入式诱蚊灯(波长360 nm)相比,静电诱蚊灯诱获蚊虫数量为吸入式诱蚊灯的2.12倍;且对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的引诱效果较好,对其他昆虫引诱率低,虫体完整。利用静电诱蚊灯自动监测6 h的平均密度比全夜监测12 h的结果高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7,P=0.016),蚊虫活动集中在上半夜。结论 静电诱蚊灯在波长、监测时间、自动性、防雨防潮、标本麻醉及虫体损伤等方面有新改进,符合《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要求,可用于蚊虫监测、虫相调查、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等。

2016, 27 (3): 296-29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21
上海市黄浦区101个地下车库蚊虫孳生情况及应对措施分析
曹晖, 高强, 樊坚, 金姝青, 周毅彬, 冷培恩
摘要410)      PDF (2591KB)(890)   

目的 调查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类型地下车库蚊虫孳生情况并分析原因与对策。方法 2014年7-8月蚊虫高峰季节,对上海市黄浦区101个不同类型地下车库进行蚊虫孳生地监测。结果 101个车库的粗阳性率与调整阳性率分别为35.64%和39.13%,孳生地阳性率为21.36%;居民区汽车库集水井阳性率(23.03%)高于商务楼环境(8.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7,P=0.003),自行车库阳性率(46.67%)高于汽车库(23.03%)类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5,P=0.042)。大型汽车库阳性率及集水井孳生阳性率分别达到77.78%和29.63%,均高于小型汽车库的28.13%和12.8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4,P=0.001;χ2=6.740,P=0.009);多层汽车库阳性率及集水井孳生阳性率略高于单层(75.00% vs. 43.48%,25.00% vs. 22.78%)。结论 上海城区地下车库密集,蚊虫孳生及侵害现象明显,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在防制措施上重点控制集水井的水质改善及积水量,同时建议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016, 27 (2): 155-15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16
淡色库蚊吡丙醚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生化性质差异研究
刘洪霞, 徐劲秋, 刘曜, 冷培恩
摘要301)      PDF (661KB)(852)   

目的 比较淡色库蚊抗吡丙醚种群和敏感种群羧酸酯酶生化特征的差异,初步探讨其生化抗性机制。方法 参照van Aspern(1962)的方法测定羧酸酯酶活性。结果 淡色库蚊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羧酸酯酶水解活性随底物浓度(α-乙酸萘酯或β-乙酸萘酯)的增加而升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性品系对这两种底物的水解活性均高于敏感品系。β-乙酸萘酯为底物时,抗性品系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分别为27.20×10-5 mol/L和115.00×10-5 A/(mg·pro·min),敏感品系KmVmax分别为104.00×10-5 mol/L和207.00×10-5 A/(mg·pro·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2.740,tc=3.160,P<0.05)。α-乙酸萘酯为底物时,抗性品系羧酸酯酶Km为131.00×10-5 mol/L,与敏感品系Km(75.20×10-5 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Vmax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碱酯酶抑制剂测定结果表明,抗性品系羧酸酯酶对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敏感性高于敏感品系。结论 羧酸酯酶可能与淡色库蚊对吡丙醚的抗性有关。

2016, 27 (2): 103-10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03
速克力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现场防制效果研究
刘丽军, 朱敏慧, 徐劲秋, 冷培恩
摘要400)      PDF (288KB)(781)   

目的 测定速克力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现场防制效果。方法 于6月25日至8月25日选择4个单位食堂作为现场, 其规模、设施与环境基本相同, 均为单位食堂的操作间和配菜间, 面积均在100 m2左右。用一次投药法, 将胶饵点投在德国小蠊活动场所, 观察施药前后德国小蠊密度变化,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施药1 d后, 现场发现大量被杀灭的德国小蠊, 平均密度下降率为62.23%, 第3天下降率为74.03%, 30 d后下降率达到98.14%, 60 d后下降率仍控制在95%以上。结论 速克力杀蟑胶饵具有性价比高, 无气味和污染, 对人畜安全, 使用方便等特点,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灭蟑药物, 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2015, 26 (5): 528-529.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27
上海市中心城区住区成蚊种群动态及分布特征分析
张振东, 高强, 曹晖, 周毅彬, 冷培恩
摘要362)      PDF (786KB)(837)   

目的 探索上海城区不同住区类型蚊虫侵害的特点, 分析原因及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同一区域3个不同住区类型设置CO2捕蚊机监测点, 于2013年4-11月进行224 d连续性成蚊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 上海城区住区环境白纹伊蚊占捕蚊总数的72.35%, 为优势蚊种, 密度显著高于次优势蚊种淡色库蚊〔11.91 vs. 4.21只/(台·d), P<0.05〕;旧式里弄环境的成蚊密度、白纹伊蚊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高层住宅与老式别墅环境〔成蚊密度28.91只/(台·d), 构成比为76.60%, 均P<0.05〕。结论 住区是城市中人口较集中的区域, 上海城区住区环境的白纹伊蚊侵害状况不容乐观, 尤其在环境相对较差的旧式里弄环境, 该蚊侵害及其介导传染病的潜在威胁需引起重视。

2015, 26 (5): 486-49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4
上海市中心城区亚信峰会前期五星级宾馆病媒侵害状况调查及问题分析
高强, 曹晖, 丁志伟, 徐康, 梁必匀, 冷培恩
摘要256)      PDF (404KB)(951)   

目的 掌握上海市黄浦区五星级宾馆病媒侵害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为亚信峰会顺利召开提供保障。方法 选择黄浦区负责亚信峰会接待的五星级宾馆酒店10家,以目测法进行病媒侵害调查,同时以上海市地标进行评价。结果 鼠侵害两轮调查分别有40%和10%(4家和1家)存在鼠害控制不合格现象,但经过第一轮调查反馈后情况显著改善,阳性率显著下降(1.24% vs. 0.38%,P=0.048),防鼠设施合格率显著提高(97.19% vs.99.10%,P=0.006);两轮调查中蜚蠊侵害不合格率分别为40.00%和50.00%,整体阳性率亦呈显著下降趋势(1.87% vs. 0.74%,χ2=3.942,P=0.047);蚊虫方面,在地下车库集水井中发现存在阳性孳生;蝇、臭虫侵害未发现明显不合格现象。结论 本次调查反映出五星级宾馆的病媒侵害问题主要集中在厨房、食品间、洗衣间等非公共区域,且主要的病媒侵害类型为鼠及蜚蠊,分析原因主要与宾馆复杂的环境及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建议采取合理的防灭措施,同时需要修订及完善星级宾馆病媒侵害标准及加强监督。

2015, 26 (4): 383-387.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14
上海市轨道交通鼠类调查
冷培恩, 张春哲, 刘洪霞
摘要281)      PDF (452KB)(757)   

目的 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鼠类能对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破坏,调查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鼠类侵害情况。方法 分别采用目测及拖食两种方法对轨道交通系统鼠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目测法调查鼠征显示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鼠类阳性率为3.8%,拖食法调查显示阳性率为9.8%。结论 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内已经存在鼠类侵害。随着轨道交通线路建成通车的时间延长,鼠类密度逐步增高。

2015, 26 (4): 361-365.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08